CN En
鄭泉水團隊的研究成功,不僅這打破了之前科學家認為大尺度超潤滑是不可能實現的預測,為超潤滑的應用研發奠定了良好基礎,也使中國在超潤滑技術領域保持了領先地位。
鄭泉水,公司首席科學家,2009年至今擔任清華學堂錢學森班創辦首席教授;2010年至今擔任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創辦主任; 2014-2016年擔任清華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XIN中心創辦主任,在界面技術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
楊德智,公司副總經理,兼任知識產權部門主管,畢業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曾任國知專利預警項目經理,參與籌建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精通傳感器技術、機電一體化設計,在健康醫療產業、柔性傳感器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姜海洋,公司技術總監,固體力學方向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曾參與C919大型商用飛機復合材料機翼結構強度分析與設計、北京市科委20T納米超潤滑磁盤存儲器研制以及唐仲英基金基于結構超滑的創新技術與基礎研究等項目。對高新技術轉化有濃厚的興趣。
鄭泉水團隊的研究成功,不僅這打破了之前科學家認為大尺度超潤滑是不可能實現的預測,為超潤滑的應用研發奠定了良好基礎,也使中國在超潤滑技術領域保持了領先地位。
![]() |
Michael Urbakh,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化學學院院長。 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和納米制造研究。曾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部級科技獎7項;2013年獲美國STLE國際獎;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20余次,其中Plenary和Keynote報告13次。出版英文專著1部,參編英文專著1部,翻譯英文專著1部;發表和合作發表論文250余篇,SCI收錄150余篇,他引2000余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件。 |
![]() |
Gabriel Alfred Aeppli,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保羅·謝勒研究所(PSI)光子科學部主任。 其科研領域主要為應用納米技術和生物醫學光子科學和量子信息處理。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數學和電子工程雙學士學位,隨后獲得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職業生涯從IBM勤工儉學開始,博士畢業后在貝爾實驗室和NEC,從事液晶到磁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的研究。他曾聯合創建倫敦大學倫敦納米技術中心,兼任該中心主任和倫敦大學裘恩教授,并在同期創立了英國生物技術咨詢公司。曾擔任全球眾多從事科學技術資助、評估和管理機構的常任顧問。 他多次獲得重要獎項,包括倫敦物理研究所莫特獎、美國物理學會奧利弗·巴克利獎、國際純物理與應用物理聯盟奈利獎章--國際磁學獎,還入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
|
|
|
|